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发展历程

从1990年代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以来,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、逐渐完善壮大到转型协同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,未来十年,中心将在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考核下,快速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,为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全流程的服务,支撑一流学科建设,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。

1.从无到有,专利检索和信息咨询起步扬帆(1990-2008年)

1990年代,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课程、设立信息咨询部和编制《中国军工文献数据库》。2000年后,图书馆应用户需求完成多项专利检索报告。2006年,图书馆成立学科服务与科技查新部,启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筹备工作。2008年9月,首次申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,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函审。

2.完善壮大,科技查新和情报分析飞速发展(2009-2018年)

2010年底,我校获批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(L27),完善科技查新制度,加大科技查新人员培训力度,科技查新数量和质量再上台阶,截至2019年底,查新站累计完成查新报告7000余项。

为进一步开拓专业化、精细化情报信息服务,2009年,图书馆成立战略情报研究部,一方面支持学校优势学科建设,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专项服务。例如,为雷达所创新团队、机电学院黄广炎团队提供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和专利成果转化服务。另一方面,为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。例如,与研究生院、发展规划处联合发布《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研究前沿报告》,协同爱思唯尔、医工融合研究院联合发布《医工交叉:全球尖端科学展望报告》,取得良好社会效益。

2018年,北京理工大学入选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知识服务模式(综合类)试点单位。

3. 协同创新,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全流程体系形成(2019-至今)

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,为进一步统筹校内资源,图书馆作为牵头单位,联合科学技术研究院、技术转移中心、专利中心,成立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服务中心,打通知识产权从创造、保护、维护、运营、转化全流程信息服务链条,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中心与北京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创办的北京理工大学“成果转化大讲堂”,强化国防专利服务特色,打造知识产权品牌意识。 

2020年7月,中心获批“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”。